由《瘋狂麥斯:憤怒道》導演喬治米勒擔當評審團主席的第69屆坎城影展,於2016年5月落幕。觀眾與各家影評對於這次21部的競賽長片各有所好,最後評審團給出的結果也令頒獎典禮出現不同的聲浪。本篇文章將會與各位一同聊聊這次坎城影展的得獎電影,以及這些導演們的過往戰績。
金棕櫚獎:肯洛區
肯洛區(Ken Loach)是英國自由電影代表人物,在國際影展獲獎無數。2006年曾以描寫愛爾蘭獨立戰爭的《吹動大麥的風》奪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今年《我是布萊克》(I, Daniel Blake)在頗具公信力的銀幕雜誌(Screen Daily)發布的場刊評分上,拿到2.4分(滿分4分),最終獲得金棕櫚獎,是他第二次獲獎。高齡79的他也因此成為影史上第七位獲得兩次金棕櫚獎的導演。
《我是布萊克》同樣是一部為社會低階層發聲的電影,片中59歲的失業男主角,四處為自己辛苦工作一輩子卻沒有應有的權益,而在職業介紹所、健康狀況、電話等待、失業津貼等各種問題中奔波。導演透過寫實派手法,反映了許多對英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政府官僚冷漠互踢皮球的批判,隱隱透出社會底層人物的無奈。
評審團大獎:札維耶多藍
今年年僅27歲的加拿大天才導演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因為受到坎城高度注目也獲過獎,常被稱為坎城金童。他擅長非常深刻、深層的情感刻劃,特別是母親與兒子之間那種堅不可摧又如履薄冰的「不可能的情感」,總讓人震驚的說不出話。慢動作播放、如MV式的音樂使用、直指人心又能攪出更深層複雜性的咆嘯,都是他的拿手招牌。
多藍從19歲完成並震驚影壇的第一部作品《聽媽媽的話》就入圍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第二部作品《幻想戀愛》便擠進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並獲獎,緊接著《雙面勞倫斯》也入圍一種注目單元,最後獲得酷兒金棕櫚。隔年《湯姆在農莊》在威尼斯影展獲得費比西影評人最佳影片獎。幾乎同期他還主演了《憂傷大象之歌》,並在上映同年推出《親愛媽咪》,產量爆發還部部獲獎。《親愛媽咪》在兩年前入圍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單元,最終與法國新浪潮大師高達同獲評審團獎。去年多藍甚至受邀擔任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單元的評審,這樣的履歷也使得他的作品開始受到無數的眼光壓力。
今年帶來的新作《不過就是世界末日》(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再次入圍了正式競賽,說他是坎城一手帶大的一點都不為過。改編自法國劇作家拉高斯(Jean-Luc Lagarce)的同名舞台劇《Juste la fin du monde》,描述一名離家12年的年輕作家,因為患上絕症而回鄉,親自告知他即將因病離世的噩耗,家庭成員對他的到來有著各自截然不同的態度,而似乎在這場家庭風暴後,漸漸知道為何作家選擇返鄉。此片儘管評價不若他以往作品好(在場刊上只拿到1.4分),但仍然獲得會外賽人道精神獎跟競賽單元的二獎評審團大獎。
最佳導演獎:克里斯汀穆基
2000年後,羅馬尼亞風暴般地出現一批年輕導演,以驚人的社會洞察和影像風格震撼影壇,也橫掃了包括坎城和柏林在內的一級影展金獎,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就包括克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u)。2007年時以第二部長片《4月3週又2天》擊敗包括柯恩兄弟、昆丁塔倫提諾、王家衛、葛斯范桑、庫斯杜力卡在內的眾多大師抱走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並獲得同年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2012年推出的第三部作品《靈慾告白》再戰坎城影展,最後將兩位女主角雙雙推上影后,自己則拿下了最佳劇本獎。
今年穆基再次問鼎金棕櫚獎的第四部長片《畢業風暴》(The Graduation),在場刊上拿到相當高分的3.0分,最終獲得最佳導演獎,目前每次入圍坎城影展都抱獎回家,也是風光。
最佳導演獎: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曾以《錯得多美麗》將張曼玉推上坎城影后的法國大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在今年之前曾入圍四次坎城影展正式競賽,不過他自己倒是未曾獲獎。其他代表的作品還有《五月風暴》在威尼斯影展的正式競賽單元拿到最佳劇本獎。去年和大滿貫影后茱麗葉畢諾許合作的《星光雲寂》,也被收錄在金馬影展的大師饗宴單元,自然景緻和主人翁細膩的層次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也將一向被視為木頭演技的克莉絲汀史都華推上法國電影獎凱薩獎最佳女配角,成為影史第一位美國演員得主。(完全證明史都華的演技與選片眼光)
今年再次與克莉絲汀史都華合作的第五部作品《私人採購》(Personal Shopper),在場刊評分上拿到2.3分,最後在頒獎典禮上和穆基並列最佳導演獎。
評審團獎:安德莉雅阿諾德
英國女導演安德莉雅阿諾德(Andrea Arnold)從短片開始就受到坎城注目,2003年的短片《Wasp》勇奪奧斯卡最佳短片獎之後便開始拍攝長片,之後連續受到坎城關注,他與得過坎城金攝影機獎、評審團大獎的日本導演和瀨直美,及以《鋼琴師與她的情人》榮獲影史唯一女性金棕櫚獎得獎者的紐西蘭導演珍康萍,都被稱為坎城的女兒。
安德莉雅阿諾德的前兩部作品《紅路》、《尋找心節奏》都入選坎城影展正式競賽,並雙雙拿下評審團獎。這次新作《美國蜜糖》(American Honey)在場刊評分上拿到2.4分,最後則是再次拿下評審團獎,也達成了每次入圍坎城都得獎,三次都拿下同一個獎項的紀錄。
最佳劇本獎:阿斯哈法哈帝
2011年曾以《分居風暴》輾壓國際電影獎的阿斯哈法哈帝(Asghar Farhadi),當時在柏林影展得到包括金熊獎、影帝獎在內的四項大獎。而再上一部作品《海灘的那一天》也在柏林影展得到最佳導演銀熊獎。與阿巴斯(曾以《櫻桃的滋味》獲得金棕櫚獎)、賈法潘納西(以《生命的圓圈》獲威尼斯金獅獎、甫上映的《計程人生》獲柏林金熊獎)等都是受國際影壇注目且得過金獎的伊朗導演。 非常擅長描寫家庭及婚姻關係故事的阿斯哈法哈帝,第一次入圍坎城影展的前作《咎愛》即是述說一個平凡家庭問題能牽扯出的複雜難題,猶如《分居風暴》以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離婚官司說起,卻帶出性別、社會、勞工、法治等難解卻幽微的驚人複雜性,最終《咎愛》獲得了人道主義獎,片中的女主角也榮膺坎城影后。
新片《新居風暴》(The Salesman)在坎城影展競賽片壓軸登場,同樣把家庭問題翻攪成道德哉問,在場刊評分上拿下2.4分,最後得到了最佳劇本獎,並且再一次的將薩哈比侯賽尼推上影展影帝。
相關閱讀:「零落的掌聲」2016坎城影展之獲獎與遺珠(下)
文章圖片來源:坎城影展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