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烏托邦的奮不顧身《最後一次自由》】 | 編輯觀點 | 貝絲琪

由《地心引力》金獎導演父子檔艾方索柯朗與喬納斯柯朗聯手打造的《最後一次自由》(Desierto),描述了一群偷渡客試圖跨越美墨邊界追求新的自由人生,卻在跨越索諾蘭荒漠時被一個激進的種族歧視巡邏志工盯上進而獵殺;透過本片可以窺見移民真實窘況之一隅,移民們可能花了巨資找尋管道,想方設法偷渡進入心目中的烏托邦,卻不清楚追尋的過程將會多麼艱險,且真正進入美國邊界之後,等待著他們的全然不是充滿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反倒是隨時要他們命的槍桿子彈,只能放手一搏。

Desierto6.jpg

從不同角度切入 微觀全球嚴重的移民問題
根據2016年報導,全球國際移民人數(包括難民)高達2.44億,其中又以遷入美國的人數最多,移民的出身則以印度、墨西哥與俄羅斯高居前三;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國際移民人數增長比世界人口增長更快,許多國家的移民增長率甚至超過當地人口自然成長率,顯見這個現象的嚴重。即便是由移民組成的美國,也開始出現反對移民潮的聲浪,尤以川普競選美國總統時的「築牆」宣言──蓋美墨邊界長城以阻擋非法移民──達到最高峰,他在就任後也確實採取了強硬的移民政策,令美墨邊界的非法移民人數大幅下降,創了十幾年來的新低。
《最後一次自由》則以非法移民的角色出發,導演正是墨西哥人,上映前恰逢川普發出宣言,因而在預告片把原版男主角的口白跟川普「借聲」替換為演講內容,以移民遭美國人追殺的畫面搭配川普訓斥墨西哥移民為美國帶來負擔的語句,諷刺意味十足而引發一番熱議,「但我拍這部電影並不是針對美國,我刻意降低片中語言的使用和文化的背景,就是想表達移民現象的全球性。」
可惜的是,片中專注於偷渡當下的困境,並沒有明確建構出移民背後的問題癥結以及巡邏志工歧視移民者的理由,少了許多值得探尋思考的重點。

Desierto2.jpg

偷渡客的不顧一切 種族歧視者的冷酷偏執
《最後一次自由》並未太著墨於非法移民者的美國夢,也輕描淡寫地帶過主角摩西本來即將可以永久居留卻遭遣返的緣由,僅僅聚焦於他對重返兒子身邊的渴望,第二度非法闖入美國的他儼然像是聖經中的領頭者,成為第一波掃射之下倖存數人的小隊長,領著身邊的人把握住這個追尋自由的最後機會。當然,血濃於水的親情的確可以是不顧一切奔向美國的理由,卻似乎還少了點什麼。
倖存者中的女孩是不幸的,分明不願離開家鄉,卻被愛她的父母一廂情願地花錢送她奔向自由國度,沿路遭受著受父母之託要照顧她的男子性騷擾;她也是幸運的,在隊伍中認識了無私的主角摩西,不僅智力體力滿點,在那樣艱困、幾乎人人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還擁有助人的熱誠,最終甚至折回去帶受傷的她一起走。相信熬過這般歷程的她,即便最初的偷渡不是出自己願,也定然深刻體驗了重生的感覺,將能夠更勇敢、更珍惜在美國的新生活。

Desierto4.jpg

對於視移民人命如草芥的巡邏志工山姆,劇情並未解釋其何以如此討厭偷渡客,自言自語說著過去很美好現在則不然的原因也很模糊,使得山姆不分青紅皂白的隨興殺戮變得蒼白薄弱;而他自己舉槍殺人毫不手軟,卻會對被愛犬咬死的人脫帽致意,倒也顯得諷刺。整體的殘殺與逃生雖然尚稱驚險可看,卻因善惡顯得太過分明而少了糾結與掙扎,失去主題原本試圖傳達的省思意涵,也令人困惑這般塑造美國人是否亦成為另一種種族歧視?

Desierto1

人物塑造不足加上情節太過樸實,觀影時會不禁直接注意到凡「壞人遇上主角」就失了精準度、主角自帶威能一出手就逆轉情勢,淪為一般英雄電影,偏偏又沒英雄電影那麼精彩,恐怕只剩下帥氣狠戾的忠心狼犬(還有慘烈的死法)會讓人印象深刻吧!
(圖/IMDb)

(影/YouTube)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