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這個世代的電影之神人,還是人】 | 熱映推薦 | SAM

去年在《敦克爾克大行動》未殺青之際,傳出一則導演酬勞的新聞,內容寫道:諾蘭任《敦》片導演一職酬勞為2000萬美元,且電影上映後,可享有總票房百分之二十的抽成,這樣的底薪加抽成相當驚人,姑且以上部片《星際效應》單就美國的結算票房約1.9億,若以此總額,試算《敦》的合約,抽成額等於3800萬遠比底薪還多出1800萬,諸多大牌導演中,上一位收入能與他齊驅的是彼得傑克森在《金剛》的片酬,兩位的共同之處還在於皆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史詩三部曲:蝙蝠俠與魔戒系列。克里斯多福諾蘭,儼然是當代最為公認的電影之神,卻僅僅入圍過一次奧斯卡導演獎(2010《全面啟動》)。

 

敦克爾克大行動 (1)

 

經過蝙蝠俠三部曲、《頂尖對決》以及《全面啟動》的洗禮後,當《星際效應》上映後,已經開始有聲音傳出:「Why Bother?」意旨諾蘭或許沒有必要用史詩般長度的篇幅去講述一個星際故事,背後暗埋了諾蘭是否已失去在兩小時內講故事的能力?不巧,彼得傑克森在之後的哈比人系列,確實一蹋糊塗。當得知《敦克爾克大行動》的片長(107分鐘)時,是多麼令人振奮的當頭棒喝,一在它的片長明顯節約;二是戰爭片不就該史詩嗎?怎麼一切線索都反向而行?

 

敦克爾克大行動 (4)

 

先說,對於諾蘭抱有期望的粉絲,請先做好心理準備,《敦》片的調性與先前的名作有明顯的不同,但同時又不失諾蘭對於技術層面的雕琢,就故事面,《敦》片在講述逃難的歷史事實,從一而終,諾蘭的故事只落在此點,並無任何驚心動魄的交戰畫面,而同胞間的情誼相較於《鋼鐵英雄》是更為節制且去神化的。至於先去涉獵相關歷史背景的需要性,幫助有限,對於一個有才能的導演而言,在預設觀眾無歷史背景,拍出一部無礙理解的電影,是不用擔心的,也必須的,然,比照以往作品,無論是蝙蝠俠或燒腦的夢境物理,諾蘭這回明顯服務的對象是英國,即便你懂敦克爾克,與本國人的感同身受,不免存在落差。

 

敦克爾克大行動 (3)

 

《敦》片若要預約明年奧斯卡獎,剪輯的贏面最大,故事刻意分成陸、海、空三面向,大兵的倖存代表陸、民間的船隻是海、湯姆哈迪的戰機為空,畫面不斷剪接,三個定位各自為營,起初,觀眾能得知有些要前往;有的要離開敦克爾克,大半時間在交代各點的困難與突圍,到目前為止,故事都散的。轉折的關鍵,回歸諾蘭最擅長的把戲:時間、時間、還是時間,觀眾從畫面慢慢得知訊息,逐漸拼湊三點的起始點,遂形成,民船出發的時候(海),空軍正準備跟敵軍交戰(空),敦克爾克的軍人們正苦無救援(陸),進一步,船隻救援交戰被擊落的空軍一員,敦克爾克的驅逐艦面臨空襲爾後一架軍機擊落對方,陸海空三者此時聚集在敦克爾克,其中最妙之處在於,諾蘭的故事結構,從分散到聚集,絲毫沒有銜接之處,單憑神乎其技的剪接,雖有線索,但點與點和點的成線,往如轉眼間形成,於是連結出士兵們回家的路。

 

敦克爾克大行動 (2)

 

經過《敦克爾克大行動》,更可以掌握諾蘭式的英雄,這樣的原型脫離不開蝙蝠俠,諾蘭始終以小為大,電影裡的功臣都是小兵、民眾,真正有官階的人近乎坐以待斃,而諾蘭,被粉絲恭維為神,但他至始至終得面對人的處境,《敦》片瞭表諾蘭對於戰爭片的心意與想像,不過與先前的作品在觀影獲得滿足的需求下,有所差池,開始擔心《敦》片在票房上最為直接的成果檢驗,有失敗的可能,若不幸如此,希望他仍能沉澱下來,再次出擊,不免想引述邱吉爾對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發言:「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將此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取勝的。」

 

敦克爾克大行動 (5)

 

(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