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為了電影裡壞蛋作惡多端、好人卻總是「溫良恭儉讓」而忿忿不平嗎?你是否覺得《即刻救援》、《非法制裁》中所謂「最強老爸」,或昆汀塔倫提諾《不死殺陣》、《追殺比爾》裡那些剽悍女人的追兇復仇手段都太客氣了?你想知道為人父母者為保護孩子,或一個溫柔美麗的女人為報復曾傷害她的男人,能變得多嗜血殘暴嗎?那你可不能錯過這幾部影史經典的「殺人狂」電影──《左邊最後那棟房子》和《我唾棄你的墳墓》系列。當然,這些殺人狂都是忍無可忍,在經歷無比的心碎和折磨後,被逼上絕路的。
(圖片來源:FanSided)
在戲劇傳統中,正邪對立是發展衝突的一大要素,而邪不勝正又經常是這類故事結局的最高原則。令人扼腕的是,即使狡詐又殘忍的反派最後遭到了制裁,依照許多電影的慣例,一顆子彈、一場爆炸或一片火海,就可以清算了他們的罪惡;這種正邪雙方的不平等犧牲,難免令人覺得心有不甘。於是,更滿足觀眾心理期待、更符合社會寫實的私刑題材就應運而生了。
(圖片來源:Fanart.tv/The Viewer's Commentary)
2009年新版的《左邊最後那棟房子》重拍自1972年Wes Craven自編自導的同名低成本電影(又譯為《殺人不分左右》或《魔屋》),並在三十多年後由他親任製片,選中希臘導演Dennis Iliadis來擔此「再開殺戒」之重任。因此,新版劇情不但得到了前作的良好傳承,視覺效果上也因預算大增而更具震撼力。
(圖片來源:lazygirls.info)
《左邊最後那棟房子》新、舊版在故事上差別不大,皆在呈現兩個家庭(家族)因意外而起的對立衝突,其中一方是社會中上階層的教養家庭,另一方則是生活中充斥毒品、經常進出牢獄的惡棍一家。當電影前半段惡人為所欲為、侵門踏戶,讓好人家的無辜女孩飽受凌辱和生命威脅後,就進入了後半段腥風血雨的序曲。
(圖片來源:Media.Theiapolis.com)
迫使良善之人動用私刑,血債血償,除因執法公權力的不彰外,有時也出於維護自己和至親生命的迫切性。《左邊最後那棟房子》故事中的瑪莉和父母到郊外湖畔別墅度假,她和好友佩姬遇上和她們年齡相仿的男孩賈斯汀,受邀到他投宿的旅館玩,未料賈斯汀一家人竟是無惡不作的暴徒,最後瑪莉在遭強暴和中彈後苟延殘喘地爬回父母身邊。碰巧壞蛋們稍早也遇大雨來此借宿,瑪莉的父母在察覺真相後,滿腔悲憤變成了殘酷無情的殺意。
(圖片來源:HeraldNet.com)
本片固然深受追求感官刺激的觀眾群歡迎,然而從中我們也看見不同社會階層家庭的落差和牴觸。瑪莉的父親是外科醫生,他們一家生活不虞匱乏,可是賈斯汀是罪犯的兒子,雖然個性單純,但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偷竊、吸毒都是家常便飯。兩個迥異家庭的孩子們毫無惡意地玩鬧在一起,本相安無事,但當家庭中的權威者──賈斯汀父親的介入,以及瑪莉的父母看見女兒慘遭毒手後,衝突與犧牲便勢不可免了。
(圖片來源:rogerebert.com/The Best Little Film House)
自2010年起先後上映的新版《我唾棄你的墳墓》三部系列,皆以慘遭性侵後絕望又憤怒的女性復仇為主題,同樣是舊片新拍,其中第二部為獨立的新故事,第三部為第一部的續集,第一部則仿舊作劇情。在舊版上映的1978年當時可說是驚世駭俗,不但血腥尺度挑戰人們感官,在道德尺度上更是赤裸裸呈現性犯罪者對女性身體自主權全然的蔑視和剝削;不論新或舊版,這些施暴過程在今日看來仍是令人髮指,不忍卒睹。
(圖片來源:Media.Theiapolis.com)
值得注意的是,本系列第一部中口吃弱智的馬修,和《左邊最後那棟房子》裡年輕單純的賈斯汀是極為類似的角色,他們處在善惡之間的灰色地帶,是犯罪同夥,慘劇的始作俑者,但事發當下和事後他們都深受良心譴責並渴望贖罪,他們善良的本質並未消亡,也是在被害者逃出生天後進行殘忍復仇行動時,唯一考驗觀眾惻隱之心的反派角色。
(圖片來源:hotflick.net/Fanpop.com)
另外,不同於舊版金髮裙裝的女主角,《我唾棄你的墳墓》新版系列的女主角們在形象上似乎都變得「陽剛」許多,穿著背心、牛仔褲或黑皮外套,帥勁十足,且勤於運動健身;第二部的女主角更是在電影一開始即展示了她使用工具製作陷阱的技術,輕鬆解決了讓男人也沒轍的鼠輩,告訴觀眾她們絕非弱者!其後,她們復仇的過程也玩出更多「創意」,以暴制暴,設計五花八門的凌虐殘殺遊戲,要仇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善惡逆轉的震撼場面,讓人大呼痛快之餘,也揭示了法律與道德之間的矛盾,性暴力與女性主義的議題,以及更深刻的警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