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9部充滿台灣民俗風情和歷史的電影 | 主題特搜 | 威利先生

《鐵獅玉玲瓏2》將在2月18日上映,挾著的高票房紀錄,準備再次進攻各全台戲院。《鐵獅玉玲瓏1》它是喜劇和過年賀歲片,同時也是描述台灣廟會盛況的影片,《鐵獅玉玲瓏2》將會為觀眾帶來什麼樣的在地文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台灣許多國片都是以台灣在地的風俗文化、歷史或青少年文化為背景,讓觀眾在觀賞之餘,也會產生在地情感和認同感,進而支持電影和觀光產業的發展。以下介紹幾部絕對不能錯過的「台灣文化」電影。



1.雞排英雄


1.jpg


這部以台灣夜市為主題的電影,描述這一群夜市小民的生活,他們為生活努力和爭取權益的故事。電影充分刻劃了台灣夜市的喧騰、人情味及豐富的台灣小吃,配上俊男美女的愛情故事,加上在地文化擊敗財團利益的結局,讓整部電影充滿俗民文化和草根情感。

 

2. 總鋪師


2.jpg


以總舖師料理大賽為背景,整齣電影用充滿濃濃的鄉村風味,呈現台灣特有的辦桌文化,配上林美秀俗擱有力的「金罵沒ㄤ」和楊祐寧略的台灣國語,讓人格外地親切,但也突顯出台灣傳統手路菜(拿手絕活料理)和辦桌習俗及將後繼無人困境。

 

3.陣頭


3.jpg


廟宇文化和陣頭文化是最能表現台灣的特色之一,每到神明的誕辰,廟宇都會有大陣仗的遊行和表演,除了酬謝神明給人們的庇佑,也希望來年神明也能繼續保護黎民百姓。陣頭文化包羅萬象,鄉民口中的巴嘎冏 (八家將)、宋江陣、七爺八爺、舞龍舞獅等等,廟會遊行都十分常見,《陣頭》就是在描述這樣的故事,也呈現台灣年輕人努力找回在地文化的精神。

 

4.父後七日


4.jpg


電影以女兒回家奔喪為起點,沒想到五光十色的喪葬習俗,給了她一場匪夷所思的奇特體驗,包括專業「白琴孝女」、作法儀式等等。整部電影勾勒出華人特有的喪葬文化,也突顯了「子欲養兒親不待」的深層感受。



歷史情仇也是一大賣點

台灣在歷史上接受過不同國家的占領和統治,呈現出多元的人文風貌,也成為電影工作者取材的對象。

 

1.海角七號


5.jpg


或許有人認為《海角七號》是一部愛情和音樂的電影,但它透過書信,將日治時期和現在的愛情故事串連起來。在日本軍民撤離台灣的時刻,留下了許多淒美的遺憾,對照現今,讓阿嘉對友子即將回日本感到不捨,不想留下遺憾,於是說出了「留下來,或我跟你走」的經典對白,也讓整部電影有了圓滿的結局。說是愛情電影?是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電影述說的,是時代洪流下,愛情的可貴和勇氣。

 

2.賽德克‧巴萊


6.jpg


魏德聖導演在《海角七號》之後,再創票房巔峰。這部描寫了「霧社事件」的經過,除了是歷史事件,也呈現了台灣原住民強韌的生命力、不屈服困境及勇於對抗強權的精神,片中經典台詞「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 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正說明了,要作「真正的人」(賽德克‧巴萊的本意),就要有保衛家鄉、寧死不屈的精神。

1931年,嘉農棒球隊進軍日本甲子園,他們奮戰不懈的精神,至今仍有滿滿的感動。除了是國人熟悉的棒球電影,影片中也描寫了許多日本治理台灣的情形,也被人批評整部電影「媚日」、「忽略殖民地的悲慘」等等。拍者無意,但觀者有心,如何詮釋自由心證,但如魏德聖所說的,台灣是迷戀棒球的國家,但我們卻不知道台灣第一支球隊從什麼時候開始,因此這樣的故事不應該被忘記。

 

4.1895


8.jpg


台灣電影對於日本治理時期著墨甚多。《1895》顧名思義,就是描述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來台接收和客家人抗日的故事,它除了是歷史故事,也是近年來台灣首部以客家語為主要語言的電影,反映了客家人重節義、家庭和族群認同的精神。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