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a pleasure in the pathless woods .
There is a rapture on the lonely shore.
There is society, where none intrudes,
By the deep sea, and music in its roar:
I love not man the less, but Nature more.
無人之林,常有清歡;無人之濱,常有狂喜。
世有桃源,人跡罕至;潛身深海,自在嚎嘯。
吾愛世人,更愛自然。
─英國詩人 喬治戈敦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阿拉斯加之死》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段流浪傳奇,這段詩句被引用在電影的一開頭。獨自一人踏上往阿拉斯加旅途的克里斯相信,所有的物質都是羈絆,唯有拋棄一切才能回歸自然。他走過阿拉斯加厚實的冰雪、踏過金黃色的稻田、奔馳在野生的駿馬群側,划行於湍急的溪流峽谷…獨自一人的旅途,如果只有孤寂,又為什麼這麼讓人心生羨慕?正如詩人拜倫所說:吾愛世人,更愛自然。電影中對於無拘無束的自由的描繪,喚起了人們嚮往曠野的渴望。
《言葉之庭》(言の葉の庭, 2013)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 《萬葉集》日本詩人 柿本人麻呂 (662-710)
《萬葉集》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收錄了從4-8世紀四千首以上的長歌、短歌,也正是《言葉之庭》中女主角初次遇見男主角所吟的詩歌出處,一段因雨季而始的戀情便從這首短歌開始,詩句不僅潛藏了她謎樣的真實身分,也暗示了她等待著男主角踏雨而來的心境。《言葉之庭》雖然說穿了只是一個老梗的愛情故事,但透過了詩句的美化,劇本更添深度而飽滿。
《那時候 我只剩下勇敢》(Wild, 2014)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羨
但是我已經有約在先
還要趕多少路才安眠
還要趕多少路才安眠。
─美國詩人 羅伯特佛洛斯特 (Robert Frost1874-1963)
什麼是勇敢?坦然面對心碎是一種勇敢;接受一無所有是一種勇敢;在絕望中堅持到底是一種勇敢;決定原諒自己是一種勇敢……而真正巨大的勇敢是:正對著恐懼,瞪視它。沿著美麗又殘酷的太平洋屋脊步道,一步一步嚐盡了孤獨的滋味,並終於學會面對自己張牙舞爪的心魔,走不下去時再走一步,「還要趕多少路才安眠」?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2013)
長頸鹿的長頸是為了摘星,
沒必要飛翔;
變色龍的皮膚綠、藍、紫、白 是為了躲避動物,
沒必要逃跑;
詩人的詩是為了講述這一切
以及數以千計的其他事 ,
沒必要理解。
─法國詩人 Alain Bosquet(1919-1998)
這首法國童詩在電影中,被一群法國小孩一人一句、用著童音唸出來,再多的言詞也比不上這首簡短的詩,更能註解這部電影。《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述說了一段不委屈、不飛翔、不逃避,也不需要世界理解的戀情,為愛勇敢,帶著燃燒過後的仍帶著餘溫的灰燼,愛是畫上句點還是未完待續?《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雖以同性的愛情為題,事實上這個愛情縮影卻是對每個人都不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