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內心的小劇場:六部必看心理學電影】 | 電影推薦 | Jamie

這陣子韓劇颳起一股精神疾病潮,沒病還當不成主角(誤)。從《沒關係是愛情啊》、《Kill Me Heal Me》、《Heart to Heart》等等,精神分裂、人格分裂、人群恐慌症都成了題材。事實上,有關於人類複雜的心理狀態,也一直是電影的愛用素材。有的電影探討人性的黑暗面,有的則讓觀眾從患者的角度重新理解、看待世界。以下推薦大家經典的六部跟精神疾病、心理實驗相關的電影,你都看過了嗎?
 
《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 As It Gets, 1997)
 
《愛在心裡口難開》真實地呈現了強迫症患者的病癥。馬文是個患有強迫症的作家,孤僻又神經兮兮、厭惡同性戀且難以相處,總是對人口出惡言,被視為怪胎而避之唯恐不及。他的古怪行徑包括:門要來回鎖五次、燈要重複開五次、洗手要洗兩次且用掉兩顆肥皂、只去固定的餐廳,吃固定的餐點,給固定的服務生服務…一切井然有序,絲毫沒有彈性。
 
在馬文一成不變的苦悶日子中,卡蘿進入了他原本黑白的生命中。卡蘿是位單親媽媽,獨自扶養患有氣喘病的兒子。從此,馬文開始積極面對自己的疾病,想要為了卡蘿成為更好的人。
 
asgoodasitgets1.jpg
 
「我很痛恨吃藥,尤其是那種又小又苦的藥,我每次吃都很痛苦…但是今天早上,我卻一起床就把醫生開的藥給吃光了,因為妳讓我成為更好的人。」最浪漫的告白,不過如此。
 
心理學關鍵字:強迫症
 

 
《叛獄風雲》(The Experiment, 2010)
 
改編自一項駭人聽聞的心理學實驗,以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飛利浦教授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為基礎,目的是研究在封閉的制度空間下,人類攻擊行為的模式。這項原本為期2周的實驗,因為徹底失控,被迫在第6天終止。
 
科學家找來一群普通善良百姓,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扮演獄卒和囚犯,模擬一周的監獄生活,電影開始時,雙方協議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但後來獄卒卻開始濫用權力,甚至動用私刑,犯人則不惜以性命反抗,綁架實驗的科學家,最終實驗負責人被殺,整座監獄陷入失控狀態。
 
experiment-the-DI-2.jpg
 
當人擁有權力的時候,人性的殘暴畢露無遺。人是如何禁不起權力的誘惑?邪惡是否能夠被創造?且看根據經典社會心理學實驗改編的《判獄風雲》,重現1971年這項邪惡的實驗,深入剖析潛伏於每個人心中的黑暗面。
 
心理學關鍵字:社會心理學實驗、潛意識暴力、權威服從
 

 
《海灘》(The Beach, 2000)
 
一位美國青年Richard獨自到泰國旅行,在投宿的廉價旅店中,邂逅了一位法國女孩和她的男友。而在旅店中,一位詭異的光頭佬向Richard透露了莫名的祕密後,隔日便自盡,僅留下一張神秘地圖。Richard邀請了法國情侶一同尋覓地圖上人間天堂般的海灘,並複製了一份地圖給了其他遊客…當Richard一行人歷經重重阻礙到達目的地後,發現這是一個自給自足、隔絕於外界的世外桃源,沒有喧囂紛雜,只有清澈無瑕藍的令人癡迷的海水。
 
featured-image-the-beach-film.jpg
 
本片宛如一個徹頭徹尾的一個心理學實驗:假如在一個與世隔絕、風景如畫的海灘凝聚起一群逐樂的遊客,有沒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夢幻般的天堂?
 
「這裡真像天堂,可惜慾望還是存在。」貫串全劇的獨白,說出了殘酷的事實:這裡是人間天堂,也是人性煉獄。《海灘》充分刻畫了人性的複雜、貪婪、醜陋、耽溺於享樂以致於蒙蔽良知的道德淪喪,令人玩味。
 
心理學關鍵字:社會心理學實驗
 

 
《黑天鵝》(Black Swan, 2010)
 
妮娜是紐約一位年輕、充滿抱負的芭蕾舞者,舞團正要演出每位芭蕾巨星必經的經典之作《天鵝湖》,天鵝后不但要飾演潔白純真的白天鵝,同時也要演繹性感妖艷的黑天鵝。舞團總監希望生性拘謹的妮娜,能多多揣摩黑天鵝熱情奔放的一面。妮娜渴望獲得這個雙面角色,卻對自己是否能成功詮釋黑天鵝的黑暗面缺乏自信。
 
bs48.jpg
 
此時,莉莉出現了,她成了妮娜最大的競爭對手。莉莉熱情洋溢、放浪不羈,舉手投足間渾然天成的那股黑暗、野性的魅惑,讓一直無法成功詮釋黑天鵝的妮娜心生嫉妒,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取代。
 
擁有要求嚴格、控制慾強大的母親,加上妮娜的完美主義作祟,她幾乎以生命探尋黑天鵝的黑暗面,過重的壓力終於讓她喘不過氣。隨著劇情的進展,妮娜的雙重人格逐漸顯露…
 
心理學關鍵字:人格分裂、雙重人格
 

 
《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2001)
 
改編自真人實事的傳記電影,故事主角是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John Nash,他是「賽局理論」的發明者。電影描述這位天才型數學家傑出而跌宕的一生。他從小便在數學有過人的天賦,卻不善於人際交往,只是孤傲地徜徉在數字的國度中,樂此不疲。
 
A-Beautiful-Mind1.jpg
 
聰明才智無法使他免於命運的折磨,他大半生飽受精神分裂之苦,靈魂被禁錮在幻覺的牢籠中。幸好身邊有深愛他的妻子,始終不離不棄,奈許也憑藉著意志力與疾病對抗,努力從幻覺中清醒過來。經過多年奮鬥,奈許學會和自己的疾病共處,並重返大學教書,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片尾,面對迎面走來的諾貝爾獎工作人員,奈許開玩笑地問說「他是陌生人嗎」?一句玩笑話,卻是奈許一生無法終止的的挑戰:謹慎的確認,這不是幻覺。
 
就在今年五月,電影中的原型人物,約翰奈許和妻子發生車禍,當場死亡。但他傳奇且激勵人心的一生,將以《美麗境界》永留觀眾的心中。
 
心理學關鍵字:精神分裂症 
 

 
《雨人》(Rain Man, 1988)
 
年少起就與父親斷絕往來的查理,某天接到父親辭世消息,返家奔喪時意外得知,父親竟將遺產全留給素未謀面的哥哥雷蒙;雷蒙自幼罹患自閉症,雖擁有過人的記憶力和電腦般的運算能力,卻無法自理生活而送往療養院。急需資金周轉的查理把歪腦筋動到哥哥身上,將他帶出療養院,想藉此爭取遺產。起初查理自私地想利用雷蒙,但朝夕相處下卻漸被雷蒙的率真單純感動。
 
120619-118786.jpg
 
電影對於自閉症患者有忠實的記述,社交能力的缺乏、溝通障礙、堅持於一程不變的行為等。但同時電影也試圖從自閉症患者的角度,嘲諷所謂「正常人」的價值觀。劇中在阿拉斯加豪賭的一場戲,查理靠著雷蒙的天賦大賺一筆,興奮地手舞足蹈,對比雷蒙的一臉呆滯、懵懂無知,襯托出人性的貪婪和急功近利。
 
心理學關鍵字:高功能亞斯伯格症
 

 
人類的心理狀態耐人尋味也令人好奇,也因此成為電影愛用題材。電影帶著觀眾探討人性潛藏陰暗的一面,並不是要把大家嚇死,唯有認識黑暗,才能走出黑暗。此外,電影也希望透過精神疾病的描繪,讓觀眾了解,精神病患者不是異類,他們是生命的鬥士,而愛與理解會成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陪伴。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