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之死》
電影以一種回歸原始的意識在進行著,闡述主角是多麼不屑被制訂的社會規則所約束,不屑人際關係虛偽的假象,因而決定離開便利生活,尋求自然生命的意義。
究竟為什麼曠野如此令人著迷?許多為了尋求生命答案的人總會選擇遠行,強迫與自己獨處,你的生活需要出路,你的問題需要答案,你的思想需要改變,所以就去旅行,藉由遇見不同的人事物去啟發原本固定的思考模式,讓想像變得比宇宙還要寬廣,即使回到現實,生活還是沒有改變,但包容度可能會比之前來得還要大了,這就是一種進化,也許我們都需要再進化,也許我們都必須遠行,也許你會發現,你看到的其實不是風景,而是無限多可能的自己。
主角其實是備受寵愛的,並不是說他有多幸運,而是他的待人處事相當真誠,足以讓在一路上遇見的人們感受到他的純真,那像是一種大器的態度,將迎面而來的未知都當作是一種可貴的體驗,至少我們在電影裡看見這樣的主角,而輕易把他視為英雄了也不為過,或許我們就需要這種獻身態度,為某個目標奮身不顧,沒有對錯,只要高興就好,不再疑慮,只為自己呼吸,也許這就是自私,但我們只有活一次的機會,就讓人任性一次不可以嗎?我們要嚮往的不是以傷害他人來完成自我目標的途徑,而是將消極想法轉化成為正面能量的積極情緒,或許人生就是一種信仰,只要你相信,就能做到,電影裡的主角讓觀賞的影迷們看見了信仰,讓我們相信,我們能發光,讓人深切期待,是否也能在某個無助時刻選擇遠行時,遇見更好的自己。
『但只有你學會原諒
But when you forgive,
你才能去愛
You love.
只有你去愛了
And when you love,
上帝的光芒才會照耀在你的身上
God’s light shines on you.』
以上這一段老人的諫言,對照了克里斯先前在人際關係上的疏離,無疑是一種醒悟,無論他是否決定將原本的名字改為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Alexander Supertramp),或他體驗夠了大自然的嚴峻而動了回到現實的念頭,放棄和妥協這兩者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而我們是否能無畏地學習他的精神,繼續前進呢?
克里斯多夫‧麥肯迪尼斯(Christopher McCand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