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音天后》就強姦我吧,如果只是耳朵 | 編輯觀點 | SAM

走音天后 (1)

 

佛羅倫斯夫人先是飄洋然後過海,這屬於美國真人真事的創作母體,先以「瑪格麗特」之名由法國改編拍攝,時名為《巴黎走音天后》(Marguerita),之後,才是台灣觀眾較為熟識由梅姨-梅莉史翠普出演的《走音天后》(Florence Foster Jenkins)。相較梅莉史翠普的演出穏定和可預測性,男主角休葛蘭的表現更有出奇感,當然,片中的鋼琴師康是美的旁觀者視角,陪觀眾笑看富貴,無疑是稱職的穿針線。

 

走音天后 (4)

 

在形式上,《走音天后》非常的公式,起-承轉-合,也就是「三幕劇」:觸發-衝突-解決。李安曾大力支持三幕劇為台灣電影的解藥,當然這是就一齣劇基本的流暢、好看之必要條件,但要完整達成基礎並非易事,所以年年「期待中的爛片」仍是常態,所謂「期待」係指它的三幕劇結構,「爛」則表徒有外形缺乏一致的片質。三幕中,需要平均量化1:1:1,但觀眾畢竟是噬血和愛好八卦的,然第二幕佔的決定性比例最高,1:2:1,特意調高或豐富「衝突」的複雜性會是較理想的進化三幕。《走音天后》的衝突就多了點安排,大衝突是演唱會的演出最後成功與否,之外,還得有小衝突,醞釀在每個人之中的小衝突:佛羅倫斯的生理、貝爾福德的外遇、康是美的雄心。然三個小衝突又正與大衝突「演唱會的成功」產生互斥,便是雙重的衝突,主角仨要選擇拉扯自身完成大使命或棄大局不顧以求自保,迴圈形成,留給觀眾頭疼。

 

走音天后 (2)

 

史蒂芬佛瑞爾斯更是有意無意地要放大「愛」的範圍,遞出很多訊息,偷偷地連結康是美的健身習慣,在宴會暗示他「同性戀」的成分,還包括屬於佛羅倫斯夫人和貝爾福德「性」與「愛」的絕對性,休葛蘭飾演的貝爾福德對「愛」的形式和所身處的三人行中是否有功過對錯?我們都是康是美,但最多只能訕笑,觀眾無法介入影片,只有鋼琴師康是美能偷偷得做點什麼?像休葛蘭一樣,偷偷得隱瞞,偷偷得佈局,連情感都偷偷的,對於有情婦的休葛蘭我們批判不是,又在同時想像他愛上的是自己。

 

走音天后 (3)


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