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腥紅的西班牙番茄節慶中,故事就此揭開序幕。
改編自美國作家蘭諾‧絲薇佛(Lionel Shriver)2003年的同名小說《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書的內容是一個妻子寫給丈夫的信札,上面鉅細靡遺地描述兩人的孩子凱文,在成長過程中各種匪夷所思的表現、身為母親的焦慮和不安,以及凱文在青少年時期所犯下的事件和後續過程。電影則是以「母親的悲慘現況」與「如夢境般的記憶影像重現」這兩段看似無關的故事交錯剪接,進而形成衝擊強烈的故事脈絡。
故事中的母親伊娃,單身的時候喜歡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旅行,穿梭在不同的文化與歡愉之間,享受著無與倫比的快樂,還在慶典中結識了伴侶法蘭克林,兩人一起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然而在往事都還歷歷在目的同時,卻發現自己懷上了孩子,於是不得不屈就於現實,開始了穩定的家庭生活。
孩子的心思比我們想像中的都還要敏銳,即使是大人一閃而過的不耐,都有可能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
或許是凱文在母親的肚子裡,就感受到了伊娃對於自己的存在有著不情願,孩子打從出生起就非常難帶、像是要惹人注意般總是不停哭鬧,即使隨著時間長大情況也沒有改善。而耐心逐漸被磨光的伊娃,即使努力想討好凱文,卻依然只得到凱文的惡作劇與唱反調,母子兩人的關係維持著某種緊繃的狀態,像是隨時會到達臨界點。
電影中的伊娃,好幾次試圖向丈夫透漏凱文的行徑,無奈凱文在父親面前卻總是扮演著一個可愛的天使,惡魔的樣子像是只針對母親一般,而這些行為在妹妹出生之後更是變本加厲,不只是母親,凱文私底下偷偷欺負妹妹也被依娃看在眼裡。電影的原文名稱《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似乎就洩漏了身為母親的伊娃內心的無助與徬徨,想找人訴說、卻又無從談起,而隱隱約約又宛如要告解心聲,充滿引人探索的意味。
電影在畫面的建構上也充滿象徵性的意涵,番茄的腥紅、油漆的鮮紅、街頭令人感到不祥的紅光、甚至是超市裡整齊排列的罐裝食品,不斷重複出現在伊娃腦海、現實中那些記憶片段的顏色,鮮紅地衝擊著自己,提醒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將永遠無法抹滅。而乾淨的家中擺設與影像構圖、單純的對立畫面,時而配上輕快的背景音樂,彷彿所有環節都是安排好的,看似幸福、但其實不然的詭譎與矛盾在整部電影中逐漸發酵。
再次回過頭來看電影的中文名稱《凱文怎麼了》,不只是觀眾和讀者內心所疑,也同時是身為母親的伊娃本人最想知道的答案,我們只能看著凱文不斷與母親發生各種衝突,而母親不斷地反覆著容忍與不耐的情緒,一直到最後,凱文在16歲的生日前夕,做出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一切才終於爆發。然而即使如此,兩人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直到事件發生的兩年過後,母子倆再度相聚,伊娃才終於問出了深藏心中已久的結。
幾乎是全劇最高潮、經典的對話,簡短的句子卻包含著無比深遠的含意。凱文的眼神這時已經不同於以往,而一般人或許一時之間無法真正理解凱文所說的,但伊娃卻在那一瞬間,就彷彿萬事皆瞭然般接受了這一切。
究竟凱文為什麼會如此?他所說的話又有什麼意義?或許他是在針對事件的原由做解答?又或許,他是在對母親做一則告白──以前我以為我知道妳不愛我,但現在我不那麼篤定了──真實的意味究竟是什麼,就只能由觀眾自己去解讀了。
圖片來源 / 豆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