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歸來,回來的不是孫悟空,而是華人的情懷。
在談起這部《大聖歸來》之前,先來說說為什麼劇情被評為平淡無奇,結尾灑狗血的動畫劇,最後會變成票房近10億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被譽為「國產動畫良心,燃爆神作。」關鍵在於「情懷」二字。
那所謂的「情懷」究竟是什麼呢?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英雄崇拜」時期,這個英雄有可能是黑暗正義的蝙蝠俠,也有可能是超人,有可能是關公抑或某個歷史人物,這些虛擬或真實存在的人物,讓我們有了對「道德」有基礎的認識,他們告訴我們什麼是善惡因果,什麼是邪不勝正,他們形象的塑造可能來自歷史的佐證,也有來自作者的文以載道。
觀影者心中的英雄期待
我相信……每個觀影者的心中都曾經存在著一個英雄!有了這個情懷,所以我們在端看任何影視作品之前,對於是正派且符合自己內心對英雄期待的角色,多少會有特別偏好,看到反派角色得意時,無論劇情好壞,多少嘴裡會大叫BUG,心裡會憋屈壓抑。
觀影者會不自覺地,希望自己心中的「情懷」永久不死且有良好結局,來順應自己內心善有善報的價值觀,以及迎合自己的偏好。但日推星移,時代不斷地改變,漸漸的也有很多支持反派腳色的觀影者出現,從一面倒喜愛正派人物的時代,進展到很多反派控的時代,甚至討論過往的英雄,放在現在險惡的社會,是否只是一隻待宰的小羔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開始更多的電影喜歡趨向黑暗面的結局。
而《大聖歸來》這部片,在前期製作艱辛,耗時費日,苦無宣傳,院線排片不理想的情況之下,緊握著名為「觀影者過往情懷」的金箍棒,殺出重圍,不僅打落了剛開的梔子花,也一棒讓小時代所帶來的壓力,灰飛煙滅。
【以下有嚴重劇透,閱讀前請勿被雷到】
只要有了大聖,就什麼也不怕了
話說回來,大聖歸來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懷?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可能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筆下這個仙石蹦出的猴子孫悟空,他的故事會在華人世界裡面,無數次的被翻拍又翻拍,走上一次次銀幕還如此盛而不衰。
《大聖歸來》全長八十五分鐘,故事簡單直接,敘述唐僧的前世,一個很萌的小和尚,江流兒。這種對經典重寫,對傳統形象改編,重新描寫一個萌孩子與一個末路英雄孫悟空的情感。而這個法力不全的孫悟空,便是本篇所要探討的情懷,一個過去威風,無所不能的英雄,在失去法力之後,過了五百年的時光,這個「英雄」,是否還是我們所認知的「英雄」。而編劇也利用了江流兒這個大聖粉絲,還有大聖娃娃,完成了這部分的側寫。
不要計較摔不死、輕功高強的小和尚
由劇情與結構上來說,這部片的槽點真心不少,例如:一個小和尚摔也摔不死,而且輕功很有可能在孫悟空之上。當然這是一部動畫片,這些邏輯問題在一開始便不應該存在。
電影一開場,一團旅行商隊遇到妖怪便有第一波高潮。除了製造畫面上的衝突外,可以說是平鋪直敘由江流兒的身世背景開始說起,與老和尚的一番交談之後,完成對江流兒的人物介紹。江流兒價值觀也很簡單,修佛除了打掃坐禪化緣之外,還有除妖。到滿足開場要件之前值得稱讚的是……畫面很多都是用一鏡到底的運鏡技巧,也因為這些運鏡細節上的用心,讓觀影者能夠更加投入劇中世界。
為什麼要有一個無名小女孩
故事中江流兒拯救了一個小女孩,在整部片中既不知身分、也沒有名字,江流兒稱呼她「傻ㄚ頭」。而這個傻ㄚ頭到底為什麼存在呢?她所代表的是一份責任、一個弱者、一個對江流兒這個角色有更完整描寫的元素。
就文章前述而言,我們都會希望自己心中的主角能夠拯救弱者,這個「弱者象徵」不一定會說話,有時候只是相對弱勢的物品或者人物,這樣做的效果,主要是能夠激發觀影者對角色潛意識的好感,就這點上,編劇設計得巧妙,值得讚賞。
觀影者對英雄的呼喚
《大聖歸來》這部片基本上滿足了觀影者對孫悟空的期待,也遵循了先抑後揚的寫作原則,先是孫悟空與江流兒遇到妖怪,因為法力不全而被妖怪擊垮的孫悟空,面臨要去拯救人質或者乖乖等唐僧來打開法力的禁錮?看似簡單的兩難,編劇運用江流兒來幫孫悟空找回初心。
因此孫悟空對法力不全的不自信、猶疑,所對應的是比自己能力更弱卻又崇拜自己江流兒,能力雖小,明知道萬死無生,明知道絕對會失敗卻又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這個人物設定上對比,才讓這個選擇更加具有戲劇衝突。
當然孫悟空最後前去搭救,也是滿足觀影者對於英雄的呼喚,我們都知道劇情怎麼演,但就是這樣的「情懷」喚醒了我們內心的英雄,他……回來了!那個雖然「法力不全但仍有惻隱之心的大聖」歸來了。
關於狗血與俗套
故事演到最後最後為什麼會讓觀影者有了灑狗血這一類的評價呢?其實就小編的觀點,也同樣認為最後片尾的那一聲「大聖」處理的太過倉促,訝然而止。但江流兒的死喚醒孫悟空,我相信是編劇必然的選擇。
因為在劇情的連結性和衝突性上,就算死十個豬八戒,也不一定有死一個小孩子來的震撼。在這個時代,寫感情戲很少沒被說灑狗血的,寫親情梗狗血,寫愛情梗俗套。對於影視作品而言,觀眾的時代永遠都是走在編劇前端的。
支持翻拍經典登上大螢幕、震撼好萊塢
對於經典翻拍有一定執著的觀影者,不妨讓小編推薦一下,同樣是無真人演員的金光布袋戲,有一段是對於「白蛇傳」的經典重寫、形象反轉,編劇「季電」編寫劇情細膩的情感、對佛學的講述,廣獲好評,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尋來看,拍攝上也與我們對傳統布袋戲的認知大有迴異。無論是動畫或者是偶戲,小編在此希望有一天,有更多經典重寫翻拍能登上大螢幕、震撼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