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效應》「真相」過後的連鎖引爆 | 編輯觀點 | 班尼羊

「蟬嘶於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為蟬到寒天,不能發聲,乃以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即是指在一個封閉的體系中,有人受到傷害,卻因害怕再次受害、或遭受輿論壓力而不敢說出事實真相,因而禁聲,就叫做寒蟬效應。

寒蟬效應04.jpg

《寒蟬效應》是師承自楊德昌的導演王維明的作品,描述一名23歲的年輕女學生白白,為了逃離母親的掌控,獨自離開熟悉的台北,來到風氣純樸、環境優美的台東讀書,先是在火車上邂逅了個性開朗衝動的台東男孩王木宏,後在學校認識了指導老師李教授,白白除了尊敬和崇拜,也深受吸引。白白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崇拜和吸引,卻讓她陷入了極其危險的感情漩渦,充滿多個人性面向和複雜道德問題的故事就此展開。

寒蟬效應01.jpg

從預告片、海報、到網站文宣,都不斷強調愛情糾葛的部分,但實際上佔這部電影大半篇幅的是法庭上的對壘、婚外情的糾紛還有強暴的法律問題,其實相當類似另一部電影《聖誕玫瑰》。同樣講述強暴案對雙方家庭、人際關係的影響及後續的法律攻防。唯《聖誕玫瑰》是隨著劇情推進而逐步解開謎團,並在謎團逐漸明朗的過程中不斷顛覆對案情的理解與認同;《寒蟬效應》則是像2012年的丹麥電影《謊言的烙印》一樣,敘事結構的主軸不在解謎,而是先毫無保留地將真相呈現在觀眾眼前,再隨著劇情進展,探討人性在面對未經證實的說詞時,會出現的各種樣貌。

寒蟬效應05.jpg

「每個人都在逃,差別只是自己知不知道而已。」

白白這樣一個城市女孩,為了掙脫母親的控制和高壓的保護,逃離台北的家,來到台東追求自由。沒想到等著她的並不是平靜的生活,而是殘酷的性侵風暴。白白想逃,卻再也尋不回當初離家時放棄的安全感。其實看得出來每個人都在逃,差別就是有沒有意識到。林律師重新檢視家庭與婚姻關係,木宏單純、憨直、血氣方剛又衝動,騎著檔車傻呼呼的載著白白,一心一意只想保護她。也因為他的保護和衝動,推動了許多重要劇情的發展。

白白被強暴後,因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愛上了李教授,甚至多次主動到辦公室向李教授求愛,但她追求的不過就是安全感,她的潛意識裡認為「如果自己是愛著李教授的,那麼這不是強暴,而是做愛。」藉此用扭曲的心理狀態去蓋過受暴的不安。白白的壓抑直到被木宏帶到海邊時才宣洩而出,木宏的親吻是單純的「真」情感,她心裡憑藉著「假」情感推砌起來的保護機制被撼動,而得出的反應是抗拒,多麼可悲。

寒蟬效應02.jpg

這一吻,引爆了埋藏在白白心底的創傷,無意識自殘則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結果。因為白白的自殺未遂,將輔導室的王老師、李教授的夫人林律師、輔導室重新找來的方律師等多個核心角色牽連進這個殘酷的風暴,這些人原先都是社運的夥伴,但無奈演變成撕破臉在法庭上對簿公堂的局面。

寒蟬效應03.jpg

而透過鏡頭,不乏能夠從色彩瑰麗的台灣景緻中,注意到不少與社會議題相關之場景。也完全可以看出編導希望透過發生在白白身上的性侵案,帶出一連串親情、婚姻和人際關係,甚至是社會議題等危機的意圖。

(圖/寒蟬效應 Facebook專頁)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