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穫就要有犧牲 這就是世界的規則
對於貓奴而言,有貓就足以當做看這部電影的最主要原因。但對於許多療育系的寵物電影而言,這部片像是蒙上一層藍,由深漸淺,慢慢的淡化。電影敘事似乎都帶著一絲憂鬱。原本以為一如往常的生活,理所當然的迎接每個早晨,在突然失序時所承受的衝擊。電影的出發點是平凡人的平凡反應,描述上也十分簡潔,更讓人能感同身受。
年僅三十擔任郵差的平凡青年(佐藤健 飾),在母親過世後搬出家裡獨自居住,而陪伴在身旁的,是他養的一隻小貓。一天,少年因病就醫卻意外檢查出腦中有惡性腫瘤。突如其來的噩耗讓他陷入無比茫然之中。此時,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魔鬼」登門拜訪,向他提出了交易:只要每讓一樣東西在世界上消失,他就可以多活一天。
最愛的電影 還能再看幾次
能讓世界上的某樣東西消失,對於一個人而言究竟是救贖還是折磨。但在面臨這樣的抉擇之前,橫擋在這之前的則是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有太多電影在描述生命的最後,是不是表示在不同的人面對著不同的終結,其實也有著不同的願望?電影是劇中主角所喜愛的日常娛樂,甚至是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元素,既然在人生中佔有如此重的比例,在生命的最後,能否為自己選出最後的電影?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用了相當多的符號,帶領觀眾發現,這些東西的背後其實都不只是它原本所具有的意義,甚至引用不同電影的台詞和場景,點綴在不同的時刻,讓老戲迷看得趣味,也讓劇情中的故事有更多的延伸。其中一句「電影的數量是無限的,我們的關係也會繼續下去。」,抽離劇情來看,似乎也正是對大銀幕前的我們所說的一句話。
活下去 活得精彩
「我要持續這犧牲,一天一天苟延殘喘下去嗎?」,這個問號,同時出現在觀眾和主角的心裡。就算是平凡的人們,也會有著平凡人的煩惱,在電影的一開始,主角便拋出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貓消失了,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有誰會為了我傷心」,電影的藍色也是自此而生。導演用不同的片段描述著角色的人際關係和事件因果,究竟該面對的是死亡,還是孤獨的活著?
「跌跌撞撞、千頭萬緖,這就是活著的證據。」電影留下這句話,為仍在生活裡掙扎或徬徨的人們下了註解。生命的片段或許存在著許多殘酷,但也並列著不同的美好,只可惜我們經常只將負面的情緒留在記憶裡。那些重要的小事,或許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圓滿了人的生命體驗。看著電影,或許那些淡化生命裡藍色情緒的關鍵,也就存在於這些小事裡。
「用謝謝做結的人生,也不錯」
圖 / 傳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