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已經是電影的老題材,如果能跳脫這個預設框架,你會認為這部片更好看!筆者是在沒有預設想法的情況下看了《怪物》(Victor Frankenstein),隨著劇情的推動而看重製造出科學怪人的維克與搭檔伊果之間的互動、與督察對生命的態度,雖然爛番茄指數非常低分,仍覺得頗為精彩。
天才惜天才 瘋狂與自信中的柔軟
《怪物》通過伊果的旁觀視角帶出整部片,因駝背而備受欺凌的馬戲團小丑伊果,「我並不恨他們,我沒體會過善良,也不知道殘忍為何物。」自始就透出較能客觀的地位。伊果在空中飛人蘿拉墜跌時的搶救,讓正好在場的維克訝異於他那精湛的醫療手法,天才惜天才,即便惹毛馬戲團也要強行帶走伊果。
當維克向伊果分享自己的想法,「生命是暫時的,死亡為何不能也是暫時的?」並秀出活了三個月的「眼睛」──真的只有眼睛,正常人看到都會傻眼的詭異畫面,伊果居然對這瘋狂的實驗成果興奮不已,與維克同樣陶醉於這創舉,僅僅指出視神經的問題,天才層級的溝通實在異於常人。
醫學生維克有著天才的狂妄,絲毫不掩飾自負自傲,根本不屑於與常人打交道,與其戀愛生子寧可研究試管嬰兒、與其社交寧可面對科學儀器,因此當他喜獲擁有靈巧雙手的知音伊果,很快就將他視為搭檔,全然信任並讓其放手去做。雖然偶爾難免有著「是我將你從卑微的命運拯救出來,你必須服從我」的高姿態,但經歷了一番創造與破壞的革命情感之後,最終認定伊果是他最為重要的摯友。
複雜難解的愛 釀就意外的怪物
親子之間,最傷人的評論就是「你要是像哥哥(或其他手足)一樣就好了」。維克父親對他的冷漠與不認同、拒絕理解,令維克亟欲展現自己的天賦、最好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蘿拉出於對伊果的愛,提醒伊果已經是自由自主的人,即便出於信任感激也不應該再受制於人;然而當體貼的伊果目睹維克父子對話,立刻一改退意,決定出力幫忙完成創舉。
透過懷錶,伊果終於瞭解維克深埋的陰影,想讓死者復生是為了「讓人不用經歷你曾受的痛苦」;可惜,就算立基於善,也難擋權貴想藉此發財的惡,更不足以跨越造物主無可取代的天塹──獨一無二的靈魂,終究只能誕生空洞而殘暴的「怪物」。
生命是上帝的禮物,死亡也是。
對於生命,伊果與蘿拉抱持著比較中庸的想法,雖然不願違背自然定律,卻也對維克的超前衛想法抱著好奇與憧憬,直到發現不妙才重新試著把維克拉回來;維克與督察則是兩個極端,維克一心想創造生命,彌補自己奪走哥哥性命的錯誤,而督察雖然清楚他們在馬戲團殺人是出於正當防衛,仍負著道德義務,寧可違法逮人也要維護自然定律:生命是神聖的產物!
維克嘲笑督察只是害怕原始信仰體系崩毀,走火入魔的他拚了命製造出魁梧得像個怪物的「哥哥」,再失落地發覺沒有靈魂的它,什麼也不是,不得不與伊果聯手終結了它。
顯然,軀體可以製造,甚至可以透過電解液、透過電擊讓它「活」,靈魂卻無法憑空而生。讓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尚且無法透過屍塊的拼湊重組而塑成,世間的生命體依舊只能是上帝的恩賜,但相對來說,大自然的力量帶走了哥哥的命,讓維克立下目標不斷嘗試創新與突破,何嘗不也是份珍貴的禮物?
出色的演員 讓《怪物》更加吸睛
導演是曾拍攝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的保羅麥格根,加上督察及幾個角色都找了該影集演員出演,骨骼肌理的華麗解剖畫面拍攝手法也很相似,觀影時難免偶爾會意識到雷同之處。故事剪接有一處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當瘋狂的「造人」計畫進行到關鍵時刻,伊果卻請假溜去約會,獨留維克繼續奮鬥;一邊是沉溺於儀器科學造人,一邊則是順從天性與蘿拉享受床笫之事,反差的交錯畫面頗為有趣。
詹姆斯麥考維飾演的醫學生從出場就帥氣無比,二話不說帶走具天分的小丑,回家後直接矯正不容辯駁;超快卻又清晰的語速,犀利沉靜的眼神,將天才的瘋癲自信狂妄,對興趣的投入、對自己信仰的狂熱,詮釋絕佳!
而這是筆者第一次觀賞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在《哈利波特》之外的演出,伊果揹著腫瘤的卑微低下,與恢復正常後仍不經意流露出的遲疑、不自然,特別是他剛成為正常人,卻因為看見無數自己的通緝令,恐懼與自我認知的困惑、長久以來身體異於常人的自卑,將他擊回原形而倒在貼滿通緝令的牆下,那畫面很有說服力。
比較可惜的是,在劇情上對於維克的親情部分實在鋪陳太少,手足或父子的矛盾與愛都不夠深刻,幸而瑕不掩瑜,優秀的演員成功救援了本片,迷人又瘋狂的詹姆斯麥考維演技仍舊令人回味不已!
(圖/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