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藝術》下沉前的死亡須知】 | 電影短評 | 林奕均

你曾經溺過水嗎?或著問,你曾經想像過溺水嗎?想像到怎樣的深度呢?有深入到瀕臨死亡嗎?《溺水的藝術》是美國艾蜜利卡爾大學學生狄亞哥麥可林在2009年製作的畢業作品,透過其鋼筆手繪風的動畫來重新詮釋當代美國詩人比利柯林斯的同名詩作。本片有在2010年台北金馬影展中展出。

3.jpg

當我們看到其作品名「溺水的藝術」,我們立刻就能知道這是一個生者嘗試去模擬探究出的溺水經歷,理由很簡單,溺死的不可能來對我們緩緩傾訴,而不論是詩人還是這名動畫師,在闡述「溺死」這個命題時就必須在多種面向中掙扎:是要極盡表現其恐懼呢?還是能在這種絕對悲情的氛圍中增加一點黑色幽默?

一切當然要從落水開始,這點動畫總是比詩句要來得更有臨場感。在溺水的男子嚥下那海中的一口水後,該開始了,終於要從人界下沉到邃黑。如果死前的走馬燈是真的,這可能是在溺水時唯一值得期待的事吧!你會希望看到什麼呢?第一次騎小馬,每一次慶生,還是那次令你難忘的偷窺經驗?家人、比賽、性愛、寵物……彷彿有隻無形的手為你翻開書頁,你的一生就像一本書,一本圖冊,在生命終結之時,你總有權利好好再欣賞一次,對嗎?

但最後作者一語道破事實:你唯一能看到的可能只有水中的一條魚吧,那條能在水中呼吸的魚,可是你不行。於是你開始下沉,於是你開始失去意識,你即將成為水中的一部份。你在意識完全渙散前努力吐出一口氣,它穿出水面,做到了你死前最想做卻無法做到的事,然後,它成了一片雲,那抹最後存在的證明,並且隨著影片來到尾聲,你也知道它終將煙消雲散。

1.jpg

如此現實又夢幻的景象還真滑稽不是嗎?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溺水可能更荒唐,可能連隻魚都沒能看到,一切都結束於無意義。荒唐的死,例如溺死,總會讓人懷疑整個生命究竟有無意義,彷彿一個有價值的生命從來不該如此不堪地結束。但或許《溺水的藝術》在給溺水這個生命的結局帶來詩意的同時,也要讓我們讀者和觀眾跳脫對於死亡意義的想像,如此才能更接近真相:生命的意義,從來不是只用死亡來定義。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