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人生》永遠不要忘了自己從哪裡來 | 編輯觀點 | 格林

1203434460.jpg

片頭是茉莉花從樹上飄落的畫面,也是貫穿整部片的重要角色,放在開頭用以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而現代彩色畫面和過去黑色畫面的特殊安排,故意切開兩個時間的差別,也有區別政權的意味,黑白代表當時動盪不安的伊朗。

907ec716-f4b7-49ae-a375-56cea79c5b16.jpg

特別的女性視角

片中設計以瑪基的第一人稱觀點帶我們進入這個故事,因為在伊朗人民的生活不好過,尤其女性,除了能讓我們看到伊朗人的視野還有做為女性的性別不平等,例如帶面紗,還會被男性以輕蔑口吻汙辱,甚至到了國外還會飽受種族歧視。但特別的是,瑪基又是個獨特的女孩,她從小就認為自己是先知也和上帝對話過,不為自己不認同的事情低頭,也具有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奶奶不如傳統保守的想法影響她很多。

710152127121487.jpg

巧妙的替代手法

由於是繪本改編,一些血腥畫面或者敏感的政治人物神化都以簡單、淺白的畫面呈現,例如政權輪替,人民的抗爭,畫面中的人民都是黑面孔走向黑色的世界,以及打仗時,官員或人民直接倒下畫面來取代過程中的肢體動作跟血腥畫面,既不會讓議題模糊掉也不會讓觀眾不舒服。

而這部片還有一特別處,比起一般史詩電影、人物傳記電影強烈的自我意識跟絕對立場,作者在《茉莉人生》並沒有明顯對政治表達立場,甚至那只是伊朗生活的一環,導演反而是從party上、超級市場購物、女人戴面紗、學校教育、服裝、男女關係等角度,來描述伊朗人民在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領導和戰爭下生活的變遷,甚至比教科書上來得真實以及更容易接受。

alg-persepolis-jpg.jpg

東西方對比

因動盪不安被父母送到維也納留學的瑪基,此處強化東西方的對比,在伊朗,女人戴面紗,穿著不能不得體,派對都只能偷偷辦;反觀到了維也納,超商東西應有盡有,派對幾乎天天在開,抽菸、喝酒、化妝瑪基都在那裏學會,這麼簡單幾處的比較就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伊朗那時多麼的不開放甚至到封閉的境界。

而不管是誰,對於自己生長的地方一定都有歸屬感,雖然一開始瑪基想逃避自己的國家,但到最後卻又因為思鄉,及在異國的排外情回到了伊朗,戰爭過去了,但仍沒到西方國家的開放,這讓瑪基又感受到矛盾,曾在極權國家生活,也曾在極度自由國生活,反而不知如何適從。

1203434462

永遠不要忘了自己從哪裡來

雖然重回學校到踏入婚姻的她看似回歸正常,在接連看到了伊朗生活依然對女性不尊重,對離婚婦女有著刻板印象,婚姻觸礁的她再度重新審視伊朗,此次毅然決然要永遠離開這個國家,追尋她的自由人生,原以為到後面這是部愛國、溫馨的片子,沒想到導演跳脫框架,選擇了人人嚮往卻不敢說出口的一面。

到了法國的瑪基,又再度回到彩色的現代,覺得最後一幕帶給我很強烈的震撼,計程車司機問道:「你從哪裡來?」,原以為以拋棄伊朗身分的瑪基會說出別的國家,沒想到她毫不猶豫回答了:「伊朗。」片中結束在這裡,她選擇離開了伊朗,卻不選擇離開伊朗人的身分,回想起他外婆說過永遠不要忘記自己從哪裡來,跟自己是哪裡人,也有種心酸的感覺,雖然不如其他動畫是快樂結局,《茉莉人生》特別發人深省。

本文圖片取自PHOTOWANT.COM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