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社會階級的界限,讓我們一起來《尋找奇雞》 | 編輯觀點 | 彤彤

《尋找奇雞》是一個改篇自尼泊爾的真人真事。影片榮獲2015 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最佳影片,並參與2015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2015 斯德哥爾摩影展及2016 台北電影節。


58.jpg

(圖/台北電影節官網)


故事的主角帕卡身於貧困家庭的小男生,姐姐在離家前留下一隻母雞,交由帕卡照顧,希望能以母雞生下的雞蛋來幫補家計。可是父親卻把母雞賣掉了,心急如焚的帕卡找身於中產階級的死黨──啟蘭求助,展開尋找母雞的旅程。


63.jpg

(圖/UniFrance)


電影故事簡單明瞭,但孩童之間單純的友誼卻暗藏玄機。導演在描述兩位主人翁的個性和背景時下了一番苦工,利用小男孩童言無忌的特點適當的淡化階級之間的歧視和衝突。


兩位主角來自不同的階層,二人的友好讓雙方家長感到困擾。身份地位高尚的巫師祖父希望帕卡減少與啟蘭接觸,並且計劃要把啟蘭送到大城市就學。相對的,帕卡與父親雖然只是低下的勞力階級,面對啟蘭熱心贈送衣物,言語中是心存感激,想必受到施捨,心裡也難受吧。


60.jpg

(圖/台北電影節官網)


兩位不同階層的小孩的差異性很明顯。首先,二人對待事物/生物的看法不同。啟蘭覺得既然沒辦法把母雞贖回來,就應該放棄,認為不過是一隻平凡的母雞,掉了還是有別隻長得一模一樣的。但是帕卡認為這是姐姐留下來,是非常重要的母雞,堅持要到鄰村把母雞帶回家。


62.jpg

(圖/GulmiResunga)


其次,二人面對危險的處理方式相異。當時尼泊爾正發生內戰,森林中處處都是兩派的戰場,二人當然也很不幸的遇上戰爭。啟蘭從小受到長輩的愛護,遇到戰爭也認為這是帕卡害的,認為陪他尋找母雞是讓他身陷險境的原因。可是帕卡卻急中生智,帶領啟蘭來到屍體堆旁邊,往臉上塗上別人的血,假裝是屍體逃過一劫。


64.jpg

(圖/iKSV Film)


其三,啟蘭重視的是結果,帕卡則是享受過程。影片的最後二人終於找到母雞,可是這時候的母雞已成為媽媽,身邊帶著兩三隻小雞。啟蘭認為一定要把母雞抱走,畢竟是千辛萬苦才找到的,如果不帶走這趟旅程就毫無意義。帕卡卻認為小雞們需要母雞的照顧,不願意破壞小雞的家庭;他覺得看到母雞還好好的,沒有被吃掉就心滿意足,決定讓母雞留在鄰村。


61.jpg

(圖/GulmiResunga)


最後,電影比較不足的地方是對當時的共產黨的描述太少了。這是由於尼泊爾當前由共產黨執政,因此刪除大部分與內戰相關的片段,希望以後有機會推出導演版本,把殘缺的劇情補回來。


預告片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