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黎歌劇院新任總監班傑明米爾派德(Benjamin Millepied)爲主要人物,紀錄他在三個月的時間,如何在擁有三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巴黎歌劇院推出新舞劇過程的紀錄片「遇見黑天鵝王子」,讓觀眾看到班傑明個人對傳統巴蕾舞蹈與現代舞的觀點、反思、批判與挑戰,也帶領觀眾了解舞蹈表現的好壞,背後牽涉的組織沈疴、管理積習。
除了談及最基本的編舞及舞者排演面臨的各種狀況,還包括總監如何挑選有熱情、接受力強的舞者;如何挑選交響樂團、音樂;如何訂作服裝、道具;如何考慮燈光、舞臺空間、和搭配者的默契;連地板的材質結構對舞者表演的影響,有沒有長駐專業團隊的醫生,及罷工對演出票房影響的突發狀況,都有詳實的描述。
片中,看到這位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在美國二十年,曾為紐約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在2010年為電影《黑天鵝》擔任編舞工作,並在電影中擔任王子角色的新任總監班傑明如何在備受約束,深具種族歧視的芭蕾舞界中注入新穎的觀念與突破的元素。他從154位舞者遴選出16位年輕舞者,不斷爲參與首演的舞者灌輸自由意志,為每位舞者量身打造舞步,以便展現其最佳的一面。
透過他的解說,與現場示範,觀眾才能理解舞者想要取悅觀眾卻又害怕被批評的心境,舞者之間互動的微妙,傳統芭蕾的絕妙與瓶頸,及與現代舞蹈的差異與優勢......而從小學舞只在乎好玩、樂趣的班哲明,雖然重視紀律,也認同卓越,但他認爲在僵化死板的制度下,還是難以發揮舞者的特色。所以在過程中,他企圖打破種族歧視,改變只讓白人上舞台的傳統,大膽採用非裔及亞裔的舞者,也刻意挑戰舞蹈界的階級意識,不願舞者因爲無法通過級數的評核,心懷自卑與恐懼。
他也反對教師習慣用負面的語句,如告誡舞者「死定了」等話語來傷害舞者享受跳舞的樂趣,只是這些別於傳統的改變,還是引發軒然大波。
他讓觀眾了解舞者很怕受傷,處理不好恐怕被停舞的壓力,以至常因掩飾而造成演出的困擾。他讓觀眾看到,總監要顧及服裝在舞台燈光下的效果,要考慮燈光、空間、地板結構對舞者表現的默契。
總之,他相信唯有讓舞者得到最充分的支援,他們才能享受跳舞的樂趣,展現跳舞的釋放。
只是他在電影「黑天鵝」的編舞,雖爲納塔莉波曼贏得奧斯卡后座,更讓二人結爲連理,但是他這位百年來巴黎歌劇院最與眾不同、最閃耀的新星,將如何突破傳統,帶來嶄新的格局呢?懷抱理想,想要大力整頓舞蹈界的他,最後有沒有成功呢?
紀錄片能否有觀點?至今仍眾說紛紜。但誠如本片導演所言:「我們就像肖像畫家,跟著身為巴黎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舞蹈總監的班傑明米爾派德,記錄他在巴黎歌劇院首齣舞作的創作過程。」而本片誠實、真誠的特色,可以帶領觀眾用更高的眼光觀賞成就舞碼背後的元素。
(圖片由天馬行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