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人,真的想走入婚姻嗎?有了孩子的人,會不會後悔?婚姻的意義是什麼?框架對人的形塑,是如何一點一滴滲入腦中,這些或許曾經一閃而逝的念頭與質疑,都在黃惠偵導演的「對話」中,得到某種程度的解套與思考空間。
超度家族傷痛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普世不變的真理,但黃惠偵的似乎特別難念。牽亡人、女同志、家暴...,如此多爭議性的標籤匯集在一起,想必絕對可看性十足,但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導演想要了解近在眼前卻如同遠在天邊的母親,以及「超渡」自己多年來的傷痛與心結,拍自己親近的人是最艱辛的,深厚的關係與經驗必將大大影響觀點與立場,也形成一獨特的視角。
笑中帶淚的真實滋味
片子無疑是沉重的,但多處幽默橋段讓作品立體不少,如訪問T媽媽阿女的兄弟姊妹,談到阿女的性向時,皆撇頭看向別處,或顧左右而言他,這種詭異的巧合感讓人莫名想發笑,像極了被設定同一指令的機器人,對不願面對的真相,眾人皆有默契的忽視,好像看不見就不存在了,這是笑完的下一秒卻馬上感到悲傷的幽默;最浪漫的幽默莫過於,訪問媽媽的女友們,每一位談到阿女皆嘴角上揚,時而發牢騷時而笑得甜蜜,像她們心頭的影子般揮之不去,這邊最美的便是阿女的笑容了,多數時間都板著臉的她,談到女友時靈魂都綻放了,女兒驚訝「原來媽媽也有這麼溫柔的一面?」。「她說親手洗我內褲時,很爽啊!」其中一位謬斯說出了最浪漫的情話。
而最可愛的幽默,是發生在兩位小姪女的對話,童言童語間卻也表露出了明顯價值觀差異,這樣的多元和辯論,這是在台灣能發生的事。
真實到讓人無法直視
但不可否認的,這是一次如坐針氈的觀影經驗。充滿不安的留白,一次又一次難受的沉默從螢幕裡蔓延到周遭空氣,或許有許多人會質疑拍攝方式的粗暴直接,像在做實驗般逼人直視生命的瘡疤,是否違背紀錄片倫理?但在聽完導演的映後座談後,我知道這對她自己而言也是凌遲,並且她深切希望她與媽媽都能放下黑暗的過去,她想告訴媽媽:「沒關係的,家暴不丟臉,是社會與時代造成的,不是妳的錯。」
對話持續發酵
導演承認有時當下深陷滿溢的情緒中沒有用心聽對話,後來回去看素材剪輯時,才發現許多自己誤解的訊息,這是再次對話。在媽媽看過電影後,周遭觀眾給她的鼓勵和打氣,也讓母親心情整整好了一個月,對話仍舊持續,我想這是他們家獨有的療癒方式吧!因為每個人承受度不同,不熟稔的對象我難以斷言她的感受,至少導演在說話時的誠懇、眼神的堅定,讓人感受到她拍紀錄片的初衷,沒有雜質。這是一個渴望愛的女兒在尋找愛的蛛絲馬跡,曾經因為社會的流言蜚語而不認同母親的特立獨行,透過拿起攝影機才能原諒自己、原諒媽媽,她沒有選擇冷漠,而是碰撞,因為堅信有愛的火花。
以「人」為本
正所謂台灣精神的電影,沒有製作公司、憑幾人之力群眾募資,雖然後頭有亮眼的侯孝賢、林強等夢幻陣容撐腰,但這都是因為導演黃惠偵最初的執著和平時累積的好人緣,從小戲院、藝文影展開始慢慢竄出頭,到在國際柏林影展上驚艷群芳,並全台上線播映,這是台灣人「壓不扁」的堅毅精神,呼應內容的時而強悍與柔軟,這是每一代人在這個土地生活的姿態和風景。
(圖片皆取自<日常對話>官方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