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計畫(5):羅蘭艾默瑞奇《石牆風暴》看不見的歧視最可怕】 | 編輯觀點 | 林奕均

這已不是新聞了:以執導《ID4:星際終結者》、《明天過後》等末日災難片聞名的德國同志導演羅蘭艾默瑞奇在2015年9月推出了《石牆風暴》,一部講述美國同志平權運動重要的起點事件「石牆事件」的劇情片(有看過彩虹計畫(4)的朋友應該對此事件很熟悉了)。然而《石牆風暴》不用等上映,光是預告片推出後就獲得了空前絕後的惡評,在國外知名電影資料網站「爛蕃茄」上更僅拿到10%的新鮮度,成為他在網站上第二爛的作品:只比8%的《史前一萬年》還高。

1.jpg

觀眾對於《石牆風暴》的炮火十分集中:他們批評羅蘭艾默瑞奇扭曲了真實的歷史,以一個「白人、男性、高學歷」的虛構角色丹尼作為主角與發起運動的英雄角色,直接忽略了被認為是當時真正領導整場革命的非裔跨性別族群的影響。《石牆風暴》會遭受到如此強烈的抨擊其實有幾個顯而易解的原因:2015年6月美國才剛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石牆事件作為同志平權運動漫漫長路上的起點,平權運動者當然希望《石牆風暴》是闡述真實歷史的辛苦歷程而非扭曲歷史;另一方面,羅蘭艾默瑞奇身為一名同性戀者,觀眾自然期待他能更加看重與著重這個對LGBT族群而言絕對重要的歷史事件。結果事與願違,觀眾的反彈也就更強烈。

2.jpg

面對眾多爭議,身為導演的羅蘭艾默瑞奇當然有話要說。他在接受採訪時一再聲明:他執導《石牆風暴》並不是為了重現石牆事件這段歷史,而是以此事件為背景來講述一個虛構人物的故事,並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認識石牆事件。而針對丹尼這個白人男性主角所引發的爭議,羅蘭艾默瑞奇提出了兩個理由:第一,他認為丹尼這樣的一個角色有助於觀眾去投入到他的人生故事中;第二,羅蘭艾默瑞奇本身就是一名同志,他在拍《石牆風暴》時自然會將自己帶入整個電影,「作為一名導演,你必須將自己放入自己的電影當中,而我就是一個白人同志。」

4.jpg

從羅蘭艾默瑞奇的聲明中可以看到的是他拍攝《石牆風暴》的首要目標:讓更多人認識石牆事件,而他為達到此目的做出的努力就是將主角設定為一白人男性,並讓其他原本貢獻最多的真實歷史人物背景化。羅蘭艾默瑞奇的思考可以說頗為商業取向,也可以說是他看透了觀眾的喜好而作的調整。羅蘭艾默瑞奇認為他只是做了身為一個導演應該做的事,但即使如此,他的說法還是有幾個問題:

第一,你要更多人認識石牆事件,那為何是讓他們認識錯誤的、不合乎史實的石牆事件呢?

第二,很顯然地,在羅蘭艾默瑞奇的想法中,白人男性才符合一個英雄該有的外貌形象,雖說羅蘭艾默瑞奇絕非有意,但這也絕對是種歧視。尤其當歷史上已有真實非裔英雄人物供你參考,而你能想像出來的英雄卻依舊是個白人。

別忘了:石牆事件的最主要目標就是要消除歧視啊!

第三,以單一人物作為描寫對向的傳記式同志電影並非沒有,在彩虹計畫(1)裡所介紹的《安小姐的秘密日記》就是以安妮李斯特的一生來重現當時英國社會對於同志的歧視與打壓。故《石牆風暴》要以丹尼這樣一個虛構角色的生活為主並無不可,但既然如此就不應直接以「石牆風暴」(Stonewall)作為電影名稱,這樣的名稱會讓觀眾誤以為這是部以整個歷史事件為主的電影,進了電影院才發現一半以上都是某個虛構人物的虛構故事。說得直接點,這是在消費石牆事件。

5.jpg

在澄清《石牆風暴》是以丹尼這個虛構角色的虛構故事為主之後,羅蘭艾默瑞奇又在FB上發文表示自己對這個故事的喜愛,並保證抗議者所提及的那些石牆事件主要推動者,諸如Marsha P Johnson、Silvia Rivera和Ray Castro等人都會在片中出現。這樣特意地在宣傳期間聲明這些石牆事件重要人物的出場,卻又在片中將這些革命者的參與份量大幅縮減,不禁令人懷疑:從使用了丹尼這樣一個白人男性英雄的虛構角色作主角,到蜻蜓點水似地將那些真實歷史人物擠到電影裡,這一切是否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票房?只是前者是針對一般客群,後者又要拉攏性平運動參與者跟少數弱勢族群,羅蘭艾默瑞奇身為一個導演,似乎有點太貪心了。

3.jpg

據說羅蘭艾默瑞奇當初執導《石牆風暴》時十分興奮,甚至希望此部能成為像《費城》、《自由大道》般的同志電影經典。如今看來,羅蘭艾默瑞奇的這個心願是否有實現呢?

6.jpg

(圖片來源:IMDb)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