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彼此相愛,最後卻找不到愛情-哭完之後,那些愛情逝去後你必須學會的事】 | 電影短評 | 艾弗森

 


這是一部 60 億票房的沉重愛情遺憾

主軸圍繞在至異鄉打拼的一對年輕男女,在一場返鄉過節的火車上不期相遇後,展開了一場內心糾葛長達十年之久的愛情故事。究竟是怎樣的愛情,才能令人感動到哭出 60 億票房的驚人成績?



愛過之後,還能剩下什麽?

劉若英這部《後來的我們》引起兩岸三地極大的共鳴,除了這彼此相愛糾葛十年的令人動容的愛情外,你還能帶走什麽?「悲哀的是,我沒有權力悲哀,我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權力為你做任何事情。」當一段銘心的愛情逝去時,緊接而來的問題就如同片裡,林見清與方小曉一樣:「究竟是希望對方過的好,還是不好?」過的比自己好麼,自己會難受,因為能讓對方幸福的「那個人」,早已不是自己;過的不好麼,也會難過,畢竟曾經那麼用力、認真的愛過,肯定會心疼的,但面對前情人,心底總是希望對方現在能過得比現在的自己「差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一種愛逝去後、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存在的「在乎」。



「錯過」與「被錯過」-真的有「錯過的愛情」嗎?

「是我錯過了你」事隔多年再相遇的兩個人,聊著著彼此的事業、家庭感情等狀況,方小曉片中曾感慨的說:「是我錯過了你」。但「錯過的愛情」真的存在嗎?當相愛的兩人因生活裡的各種柴米油鹽摩擦,將愛情的花火燃燒殆盡時,比起相愛瞬間的那刻,更多時候是「明明很愛、卻不得不離開對方」,這也許就是「我們彼此相愛,卻找不到愛情」的人生體現。


再者,多年後小曉見到眼前的見清,早已不是當初擠在破舊分租雅房、過著拮据生活的窮少年,而是「五子登科」的人生勝利組,對比自己(小曉)的現狀,簡直是過之而無不及。換個角度想,若對方多年後過的比你還差,你還會覺得是自己「錯過」了他嗎?又有多少人真能像電影中的見清一樣,家庭事業兩得意呢?


  • 會錯過的愛情,也許從來就不是真正適合的,也因為有「錯過」,人才真正懂得學會珍惜與成長。

 


什麽是「真愛」?

「當時的我們很窮,但卻很快樂」小曉年輕時,對於愛情的態度,不外乎就是「找金龜婿」的心態在戀愛,追求的是物質上的穩定-有房有車高收入,卻都以心碎收場。而見清即便與小曉在一起後,卻認為自己必須為了小曉得趕緊功成名就賺大錢,成為小曉交往過的那種「多金男」。但事實卻是,見清表面是為了小曉在努力,其實卻是礙於面子與外界對男人的期許而努力,諷刺的是最後小曉看重的早已不是物質,而是不管是窮困還是富有、為了她願意做任何事的見清。


  • 真愛,也許從不就是用那幾輛車子、幾幢房子來計算,而是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那個人

 


美好的愛情大都相似,而不幸的愛情卻成了故事

「無論我們最後生疏成什麼樣子,都要記得曾經對你的好,都是真的。」美麗的愛情故事,大多都是以幸福美滿的喜劇收場,但有更多時候,奮力去愛卻沒有結局的愛戀,比起美滿的結局來的更令人來的刻骨銘心。而人往往總在失去後才懂得學會珍惜,真正失去後的種種緬懷或不捨,就只能隨時間,將遺憾深藏於心裡了。


  • 別等到真正無法挽回時,才來說「對不起」。

 


緣分這件事

「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愛情就像生命,有開始也會有結束,最大的差異,是結束的方式。誰也不能保證誰能陪誰走過一輩子,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的對待當下、對待對方以及這段緣分,誰也不負誰,就是最好的方式;若有遺憾,也會是最美麗的愛情足跡。


 


愛情,沒有如果

「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我們總喜歡執著在過去的某一刻下做的「選擇」,也很喜歡不斷問自己、問對方:如果當時做了不同的決定,會不會就有更不同的結果?可惜的是人生沒有如果,愛情更是,問再多的「如果」也比不上真心愛著的當下。


「無論我們最後生疏成什麼樣子,都要記得曾經對妳的好,都是真的。」當初的愛雖不復存在,都成了另一種形式存在於彼此心裡,而對方的一部分,也都成了現在的自己。即便到最後面臨的是最不希望的結局,也要能好好說再見,才是最重要的。


  • 認真愛過、痛過,也許仍會有深沉的遺憾或不捨,但這些都將是人生裡最美麗的傷疤。

 

圖片來源:影劇圈圈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