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用心體會的家庭關係 | 編輯觀點 | larealsa

「爸媽不在家」,這是一句話,描述一個狀態──表面的狀態:爸媽工作很忙常常不在家。(看片前的世俗直覺連結)它也可以是一個心裏的狀態,小孩的角度去看的狀態:用說的,「我的爸媽都不在家」,一個句子;用心理想的,「我的爸媽都不在家」,心裏孤單沒有得到真正的陪伴。也可以是一個名詞:「爸媽不在家,然後菲傭進來了這個家」濃縮起來的結果就是爸媽不在家=菲傭進來這個家。菲傭進來這一個家,透過了菲傭的旁觀者視野描述了這個家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原本家庭關係彼此潛藏隔閡的實像。
 
 

導演的鏡頭非常擬人

 
直白的劇情大綱差不多就是:因為母親懷孕,所以家事做起來費力。為了輕鬆,所以請來了菲傭。菲傭進到這個家庭,有菲傭與這個家的關係,還有菲傭角度看這個家的關係(問題)。最後菲傭離開了,母親肚子裡的小寶寶誕生了……
 
當演員的演技很自然不造作的時候,那些故事就會被說得特別真實,情感就會流漏的特別活靈活現。導演把小孩子的頑皮,父親的消極,母親的控制慾,還有菲傭的中性腳色(弱勢自我認知)刻畫得很分明,沒有猶疑之地。
 
導演的鏡頭非常擬人。母親的橋段,鏡頭透露出來的聲音是無助,完全任由劇情支配控制的慌亂,好像母親指使著一切,如同她的個性。而帶到家樂的鏡頭,都是很迅速緊湊的,表現他的失控跳躍。你覺得不懂他到底在想什麼,可是那些行動的出發點其實十分簡單。
菲傭的旁觀又想要盡好職責的碰觸,然後碰壁;父親被世界被心魔的打壓消極狀態。
 
 

我們永遠都是我們世界的創造者

 
母親的控制慾造就了家庭的很多事情都是他得要去控制,因為她看似為此樂此不疲。言語上總滲透父親──永遠一事無成。於是父親被她滋養成為了負面消極的人,然後母親哀嘆的表現自己為什麼那麼悲哀。「你看,你就是一個沒用的人啊。」可是卻是因為她的言語灌輸,造就了父親的個性,也成功顯像了這樣的事實。
 
家庭成員各有各的難言之隱,於是家庭的關係越來越偏離本質。看著心頭五味雜陳,因為如此幾乎是每一個家庭共有的特徵。家,變成了一種無可奈何的遷就。紆降自己存在,說著這是愛,可是這不是我要的愛。互相傷害折磨,但是最實際的創造其實是自殘。
 
 
家樂的調皮搗蛋──一種討關心的極端方法,再再表明「爸媽不在家」的潛意識投射。菲傭的中性調和──讓外人的視野為這個主觀的情感發聲的媒介「你們家的問題還不夠多嗎?」《爸媽不在家》情感上的早已抽離,諷刺虛假的''爸媽在家''這一件事情。用一種反面的方式讓觀者自己意會到為什麼會用這種語言說話。很喜歡劇名可以如此被貫徹始終的運用,要旨淋漓透徹的全面性套用。
 
 

感覺是照顧…還是在家?

 
菲傭進入,一方面也有種外來者入侵家裡的侵略感;家樂一開始欺負菲傭的過程,感覺是因為菲傭進入取代照顧,父母的這個腳色釋放的關心會變少,家樂不想要被照顧,她是想要「爸媽在家」的感覺。到了後來是母親覺得自己的身分被取代,而在行動上隔閡菲傭。
 
環境對於菲傭的鄙視,世俗上的菲傭定義應該保持的「適當」距離;再再的都丟出了對於這些問題的省思──我們忘記他們也是人。但是另一方面也像是家庭關係的抽象表達,我們對著這個外來者說話,其實這個外來者是我們之間關係的實體長相...
 
結尾是新生兒的誕生,看著可愛可同時感覺十分悲傷;投射到了新生兒的主觀視野,還有未來的她們的家…
 
 
最後片尾看著配上菲律賓歌曲跑上的演員職位表,突然感受到這部電影傳遞的一則訊息:你不用你的語言說話,我們溝通到的都會是誤會。
 

我們聽不懂那些菲律賓語言,我們也只顧著說著自己的母語。

我們就像是外來者,儘管我們肉身居住在一塊,爸媽不在家。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