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變奏曲:《海街日記》 家的記憶與延續】 | 編輯觀點 | 吳鳥

 
是枝裕和指導的《海街日記》裡,你可以看見的是姊妹情深及家族記憶,再從第四個小妹捎來父輩的記憶,並能看見一大家子關係的延續與再造。
 
 
電影包含許多日本的在地文化,可以在姊妹生活、互動時看見,而這些文化與季節交替都是在堆疊他們四姊妹之間的情感,如:四個人一起穿和服玩著仙女棒,一起醃製梅子酒,一起品嘗酒釀的香甜與回憶。
 
 
海街日記記錄著悠然之歌,囊括他們的生活與愛恨。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用簡單乾淨的鏡頭畫面,勾勒出人物的生活感,看起來像是探究一個簡單的東西,其實要述說的事情寓意深遠,從家庭分支出去更是錯綜複雜。像是背離倫理,卻又更接近人性的角度去描述,在季節交替之間,更是讓她們期待未來的生活。
一開始是以父親外遇拋家棄子的角度,但是枝裕和更想想表達的是讓大女兒自己也像是第三者般喜歡上同事醫生,說明著大女兒十五年來都誤解了父親。為什麼當自己似乎成了第三者時有千千萬萬個理由,換作是別人甚至是自己的父親,卻如此的不堪?而這樣的衝突卻是由大女兒來承擔,更對比了她溫柔婉約,扛起妹妹們的生計,為了這老屋不惜錯失自己的幸福。
 
看似平淡無奇的家庭電影,卻充滿人生的波折與抉擇。
十五年來一直不肯去面對,將沒有童年的怨懟轉成憤怒而一直沒有去真正了解,父親到底在想些什麼,或是因為什麼而做了這樣的選擇。直到小妹的闖入,像是帶著三姊妹們十五年空白的父愛歸來,更像是化身般體貼而懂事。
 
 
妹妹好像漸漸融入生活時其實隱憂還未除去,那是最生理而根本的懼怕,像是與生俱來而抱著「對不起」出生的意志。
大姊對著海說:「爸爸是大笨蛋」而換來小妹對著海喊著:「媽媽是大笨蛋」兩種情感的衝擊,那樣看似淡然其實堆疊極深的情感在喊話中發洩出來,才會有這一句:「我可以當你們的妹妹嗎?」表現出小妹(像是外人)的不安感。
 
始於一場葬禮,終於一場喪禮。
喪禮從父親到陪同姊妹長大的家庭餐廳海街食堂的老闆娘,一個是親人卻15年不在身邊的陌生,另個是像鄰居大媽般,雖不是留著同樣的血,卻更清楚姊妹的喜好與兒時記憶,一種替代親人的群聚圈子。而當老闆娘身體開始出狀況後,導演也慢慢勾勒出二姐在愛情之外得到工作上的價值。
整部電影如日記般沒有太大的批判,只是做出許多角度讓人去思考,愛是什麼模樣,愛的力量能傳得多遠。
 
(本文圖片皆來自影劇圈圈)
 

 
就愛看電影粉絲俱樂部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 → →  電影贈票資訊不遺漏,訊息接收設定辦法 (點我觀看)   --  ( ・ω・)

我要留言